重温: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
来源:太极网 作者:meinvwudi 浏览:发表时间:2013-12-02 20:43
"太极拳论"与"十三势歌"
19世纪50年代,在中国河南省舞阳县发现了一本重要的太极拳文集一《太极拳谱》,原著者王宗岳,生卒年月及事迹没有记载。据学者考证,王宗岳与《阴符枪谱》的作者山右王先生是一个人,原籍为山西省, 清乾隆五十六--六十年(公元1791年--1795年) 旅居河南教书为生。他自幼精通文史、哲和道家、兵家书籍,并有很高的武术功夫,尤其精于枪法。《太极拳谱》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之手流传下来,成为太极拳经典理论中评价最高的论著,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中广为传诵,对近百年来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着深刻影响。《太极拳谱》的内容包括:"太极拳论",“太极拳译名”两篇文章,和“十三势歌”、“打手歌”两篇古代民歌体的歌诀。现把其中两篇介绍如下,以帮助太极拳学习者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。
【太极拳论原文】
太极者,无极而生,阴阳之母也。动之则分,靜之由合。无过不及,随屈就伸。人刚我柔谓之"走",我顺人背谓之"粘", 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,虽变化万端,而理唯一贯。由着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神明。然非用力之久,不能豁然贯通焉!
虚领顶劲,气沉丹田。不偏不倚,忽隱忽现。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杳;仰之则弥高,俯之则弥深;进之则愈长,退之则愈促,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;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。英雄所向无故,盖皆由此而及也。斯技旁门甚多,虽势有区别,概不外乎壮欺弱,慢让快耳!有力打无力,手慢让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关学力而有为也,察“四两拨千斤”之句,显非为胜;观耄耋能御众之形,快何能为?立如平准,活似车轮。偏沉则随,双重则滞。
每见数年純功不能运化者,率皆自为人制,双重之病未悟耳!欲避此病,须知阴阳。黏即是走,走即是黏。阴不离阳,阳不离阴,阴阳相济,方为懂劲。懂劲后愈练愈精,默识揣摩,渐至从心所欲。本是"舍己从人",多识“舍近求远”!所谓“差之毫厘,谭之千里”,学者不可不详辩焉!是为论。
【太极拳论注释】
1.无极
源出《老子》“复归于无极”,指宇宙 最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状态。“无极”二字在儒家著 作和《易》中皆未出现。宋朝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“无极而太极”反映了中国道家的“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 的思想。
2.阴阳之母
指太极是产生阴阳的母体。源出宋朝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
3.无过不及
过指过分;不及,指不足;无过不及意思是不要过分和不足。
4.隨曲就伸
曲伸,指收缩和伸展。“随”与 “就”同意,指适应、顺从对方。
5.我顺人背
顺指顺势、主动状态,“背”指被动、受制状态。
6.着熟
技法熟练"着"指攻防的方法,也叫招法。
7.懂劲
武术的术语。指明白理解了劲力变化的技巧规律和力学原理。
8.阶及神明
登上自由王国的台阶,象神仙一样随心随欲。
9.用力
指用功。
10.豁然
源出陶潜《桃花源记》“豁然开朗”指由狭隘、幽暗,变为开阔、光亮。
11.虛领-
领”指头颈,虚指轻微、自然状
12.丹田
原意为道家练丹的地方。针灸学称人体脐下气海穴为丹田,武术指人体脐下小腹部为丹田。
13.不偏不倚
偏与倚,皆指偏于一边,失去中正。
14.见不到踪影
15.弥,更加。
16.盖,占文中意为追根推源。
17.耄畫,古书中指80--90岁的老人。
18.平准
汉代设立的掌管物价的官职,地方向中央交纳贡物时由平准官权衡折价。这里形容处理事物中正不偏,公正准确。也有人认为文中平准是指象天平一样中正准确。
19.运化,运转、走化。
20.率,概,都。
21.默识,暗记不忘。
22.揣摩,反复思考追求。
23.差之毫厘
差,指差错、失误。源出《汉书 东方朔传》“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”
(责任编辑:admin)
焦作太极之花,可爱者甚多。清陈青平多名徒。几百年来,世人甚爱太极。予独爱太极之历沧桑而不衰,濯清涟而不妖。中正身心,不浮不燥。松活弹抖,气达末梢。非有缘而不能通达焉。予谓腾挪,太极隐逸者也。开合,拳之基础者也。松沉,拳之君子者也。噫!弹抖之爱,街头鲜有闻。腾挪之爱,同予者何人?开合之爱,宜乎众矣。